访聂荣臻教育促进会孙一鉴会长:聂荣臻元帅在香港的“潜伏岁月”
【建党100周年专题】
文 /本社主笔 梁晓琴 吕陈君
题记:聂帅戎马毕生,一手创建晋察冀根据地,创建新中国国防科技体系,可谓纵横捭阖,波澜壮阔。在聂帅金戈铁马的革命生涯中,曾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广州起义失败后,1927年底至1930年初,他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在香港从事地下秘密工作,成立了党内最早的军事训练班。在大革命陷入低潮时,他为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干部。1928年4月,29岁的聂荣臻和党的机要交通员、19岁的张瑞华在香港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相伴终生。在香港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但聂荣臻在这里抒写革命事业的人生传奇,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9年,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20周年。本社记者曾独家专访了聂荣臻教育促进会孙一鉴会长。
三次虎口逃生的传奇经历
据孙一鉴会长介绍,聂帅当时在白区搞地下工作,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经常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聂荣臻在法国留学时,“是很活跃开朗的,爱说爱笑”,但后来他变得“惜言如金,不爱讲话,慎之又慎”,这就跟他从事地下斗争的这段经历有密切关系。在香港,他三次虎口脱险,与死神擦肩而过,堪称传奇。
广州起义失败后,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在街上被敌人抓到,只要不会说粤语,即被就地枪决。叶挺、聂荣臻等指挥员和广东省委机关都被迫转移到了香港。为联络方便,聂荣臻就把自己的住址给省委秘书长留了一个字条,但没想到,省委机关很快就被敌人破获了,这张字条也被查获,特务们立即就按照地址把他住的旅馆全部控制住了。恰巧聂荣臻外去办事,没被当场抓捕,特务们便暗中守候,等着他来自投罗网。他回来时,看见雇请的阿姨正在往外搬自己的行李,感到很奇怪,但高度的警惕性使他没吭声,这位阿姨也是好心人,悄悄向他使了个眼色,他便知道出事了,从容地就转身离开了。这次危险的经历让他明白了:搞地下工作,绝不能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任何人。后来聂荣臻在皇后大道上寻得了一处秘密住址,屋前视眼开阔,有几十级台阶,便于观察外面的动静,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两年。
还有一次,聂荣臻去茶楼参加青年团会议,因事晚到了一会,等他赶到开会地点,刚要上楼时,抬头一看,只见几个来开会的熟人正往楼下走,看到他也不打招呼,他立即就意识到了:这些人怎么不开会呢,一定是被敌人控制了。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间,聂荣臻立即镇定下来,此时绝不能显露出一丝惊慌犹豫的神色,也不能掉头逃跑,他装作轻松自如,大摇大摆地迎面走上楼去,像喝茶的常客那样,与敌人擦肩而过,反倒没引起半点怀疑,就这样逃过了一劫。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趟过鬼门关,经历过生死考验,长期严酷复杂的地下斗争,让聂荣臻逐渐养成了谨慎沉稳、老成持重的性格。
还有一次更危险,聂荣臻遇上了叛徒。在白区工作,被敌人搜身审问是常事。但只要从容应对,大多都能对付过去。因为敌人不知道你真实身份,最多关几天就放了。但要是遇上叛徒,你再镇定也没有用。像恽代英被捕后,被敌人关了将近一年,后被叛徒指认才遇害。当时,香港只有一条有轨电车,外出办事经常要乘坐这趟电车,特务们也会在车上“守株待兔”,因此,搞地下工作,必须要学会跳车,这是一项重要的求生本领。
一次聂荣臻刚上车,就被一位叛徒认出来了,他也非常机警,马上就察觉到这位叛徒的眼色不对劲,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行驶中,电车的门是不关的,正当特务们向聂荣臻靠拢过来时,他迅速地挤到车门口,一个健步跳下车来,就往商铺、茶楼林立的码头闹市中逃遁消逝了。但此次脱险,聂荣臻受了点腿伤。晚年聂帅双腿萎缩,不能走路,只能坐轮椅。他也经常下意识地跟身边的人说:“人老先老腿啊。”
对这香港三次逃生的危险经历,聂荣臻也印象深刻,后来他总结自己这段特殊的地下斗争经验时说:“马虎大意的人,不适合在白区工作。有不少好同志,就是因为粗心大意,白白葬送了自己。悲剧的发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聂帅在军事和科技战线上的伟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党的秘密战线上,他也是一位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1930年5月,在大革命最危急的时刻,聂荣臻被调到上海中央特科负责组织工作,并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处理了“顾顺章叛变事件”,这都是他在香港从事地下秘密工作时形成的心理素质和斗争经验。香港这段难忘的经历,让青年聂荣臻终生受益,最终成就了一代帅业。
建立党内最早的军事训练班
聂荣臻和叶挺都是苏联红军学校的首批中国学员,这批学员共23人,但活到解放后的只有聂帅一个,他也常说自己是“福大命大”。聂荣臻是党内最早懂军事、搞军事的高级干部之一,他在香港建立了一个军事训练班,专门培训军事干部。当时广东省委在写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评价他:“1925年由俄国返,到现在都是任军事工作,粤、湘、鄂军委工作……工作能力极好,可做党及军事工作,特别是军事工作。”
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失败后,在香港“潜伏”的这段时期,聂荣臻和叶剑英常在一起,闲暇时两人相互切磋,研究了太平天国的战争史,以史为鉴,总结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聂荣臻最后总结出了两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第一,当时搞城市起义的领导人,普遍不懂军事技术和战术,打仗只会冒险蛮打;第二,像太平天国打仗那样,打到哪算哪,“呼噜”一下子就过去了,不巩固占领的地方,不注意建立根据地。聂荣臻是党内最早意识到要建立根据地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之一,后来他领导下创建了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这跟他的“先知先觉”也有密切关系。
聂荣臻时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鉴于上述经验,他在香港就建立了一个军事训练班,培训广州起义失败后从两广各地来港的同志。他一边传授军事技术,一边讲授建立根据地的道理,以便大家回去后能更好地开展武装斗争。每一期学员都是几十人到百人左右,为党培养了大量专业的军事人才。这也是党内最早自己成立的军事培训班,影响很大。这期间,聂荣臻指导了广东海陆丰、海南岛五指山和广西百色等地区的武装起义斗争,均取得了成功。
聂荣臻在香港办的军事训练班,不久后就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他当时是新成立的中央军委负责人,全国红军都归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他就把聂荣臻调到上海,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培训从全国各地来的军事干部,为各地农民武装起义和斗争的燎原星火,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广州起义失败后,其主力教导团还有1200余人,许多指挥员是黄埔毕业的,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在香港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上,聂荣臻建议这支部队向井冈山转移,跟朱毛红军会合,但被当时负责省委工作的李立三否决了。后来教导团在战斗中遭到了很大牺牲,骨干力量几乎损失殆尽。
当聂荣臻到中央苏区,见到毛主席时,很惋惜地谈起了当时的建议,毛主席也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说:“真是太可惜了,那时我们正缺少基层干部,写信向中央要,中央也派不出人来,如果这一千多人能到井冈山来,那可解决大问题了。”
在香港这两年多的“潜伏岁月”,聂荣臻从一个英姿焕发的革命者,逐渐成长为一个坚毅成熟的政治家。这是他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美丽的“东方之珠”,留下了聂帅美好的青春时光,也留下了那个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历史背影,成为后人的永远怀念。(责编:闻益)
(责任编辑:和通社《亚洲人物导刊》)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