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心:人人自由不等于可以“当家作主”
现代知识论和哲学的启示表明,任何公共信息,甚至政治教育和文化政策都是权力,都是基于资本主义逻辑支配社会的观念系统。现代传媒与知识的结合更是隐含着这种权力关系,即都有符合资本意图的政治指向,明面上或许不见宣传说教,但暗里却用个人主义、娱乐文化和消费等进行分流引导。其目的并不在传达真理和事实,也无关道德与社会正义,而是巧用舆论和商业广告在心理上同义反复,长期淬炼,从而让人们离散结盟意愿和政治义愤。
表面看人人自由,各行其是,谁都可以当家作主,都能按其意愿选择是否参与市场交换,但都是经过剪栽配发的控制性信息和符号系统,其用意是诉诸民主、自由和市场自发秩序阻断公众结盟犯上,用法律纠缠替换政治问题,从而告诉公众:个人最快活,争权夺利就是目的,就是意义,就是存在的根据和价值本身。
从这一逻辑出发,现代教育、媒体、文艺,甚至医学等,其动机多是资本遮蔽公众知情权的政治修辞,其目的是范式规训,范畴限制,用专业化复杂性对人的头脑和行为做科层化分类定性,从而确认谁不正常,谁有病,什么样的想法及其态度需要防范和切除,并由此建构一套基于专家评议,媒体指示怎么想,金融决定怎么行的社会分类学,以此完成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支配权。由此派生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大众心理都可以缘此展开分析。基于这一路径,说什么话,用什么语言和符号描述世界,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不仅事关价值立场,也影响立身处世和政治态度,甚至与现代人的身份感和价值认同息息相关。
传播学显示,媒体即信息,知识即权力,媒体、教育和文化褒贬既是商业估算,也是社会控制策略,否定异端的政治心法,即话语权不仅可以促成思想共识,也事关社会伦理和国家精神建构。因此,任何社会首先必须确立说话主体,谁说了算,谁政治正确,能否被公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现代语言哲学也表明,怎么说话,不仅是主导思维,引领社会观念和集体心智的符号系统,也是知识生产和国家立法正当性的道德和伦理基础。
从话语体系的内容看,包括日常用语、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其中,生活话语是下层,影响广泛,百姓日用而不知;学术话语是中层,事关共同体价值倾向,精神道统和社会文明建设;政治话语是上层,主导国家法权体制,囯民身份,社会规范和发展方向。三者相互作用,并形塑着社会共识和国家上层建筑。
(责任编辑:和通社)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