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楚梅:父亲的遗教
叶楚梅:父亲的遗教
转眼就是我父亲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爸爸在临去的时刻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遗言,但他生前是那样地疼爱我们兄弟姊妹们,他不断地关怀着我的成长进步,他总是耐心地教育我,引导我,激励着我,要我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一年了,每到星期天,我往往仍觉得他好象还在人世似的,我仍经常到西山去,看望他老人家在那度过了多少艰难与欢乐的旧院子。是的,爸爸喜欢这个院子,并曾为它题诗一首:“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书丛藏醉叶,留下一年秋。”我们兄弟姊妹们也喜欢这座楼,现在已是人去楼空,然而,这里每一间屋,每一件物品都使我回忆起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引起我对往事的追忆。是他老人家把我引上革命的道路,1946年他送我去部队锻炼,以后,当他知道组织要送我出国学习时,他向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亲切地写了一首长诗激励我,诗的原文是:
亲爱的梅儿:
——爸爸有你而感觉骄傲。
鼓起你的劲儿,踏上你的长路。
这不是日暮途远呀!红日恰在东升。
阳光照着艰险的途程,比起黑夜里摸索,要便宜得万万千千。
急进吧!追上那先头出发的人们。
急进吧!再追上一程。
那里有广漠无边地盘,等待着你们去开垦。
那里有大批优良的种子,等待着我们去拿回来散播,赶上春耕。
人民要翻身了,许多人已经翻了身。
敌人着慌了,不顾一切地起来作绝望的抗衡。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热闹的场面。
急进吧!再追上一程。
我们不是速胜论者。
欢迎你们能够赶上这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
我想你们没有一个是“坐享其成”的人 。
你们是铁中铮铮。
爸爸 1946年7月6日北平
这些言词一直激励着我,给了我革命胜利的信心,并决心不“坐享其成”,要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老人家是我的父亲,也是我参加革命的启蒙人。
1948年,我真的离开祖国到了那遥远的苏联去学习了。那时,父亲在他繁忙的工作中,总是抽空给我去信。信中的教导一直铭记在我心中,为了怀念爸爸,我将他老人家在1949年和1950年给我的两封信奉献出来,以寄托女儿对慈父的无限思念。这里要说明是,我曾珍藏着父亲给我的所有信件,只因“文化大革命”中多次被抄家而失散了,这两封还是不知经过怎样的曲折才找回来的。
1949年5月27日信
亲爱的梅儿:
收到你最近的信,是1949年4月21日的,知道你养病已经恢复了健康,增加了体重一公斤,也增加了血,又在继续着你们的学习,我很高兴。
女儿:爸爸对不起你,你来很多信,都没有答复。我知道远处,在遥远的虽说是很自由的国家里,由于言语、习惯、等等,自然要增加一些对祖国的怀念,何况祖国的人民,正在以千万倍的信心和勇气,来打断快要挣断的锁链的时候,不断的胜利的狂风,吹到了远远的西方的时候,你们的心情,爸爸是很知道的。
女儿:让爸爸们,把新民主的地基,铲得平平的,让你们后一代,在我们的祖国,加工地建筑起一座自由、快乐、文明、进步、庄严、华丽的世界。你们不能逃避这一责任,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因此,当着你还在学习时期,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建设我们完全新的中国而努力!
女儿:我考虑过,也和哥哥商量过,主张你学农业。因为现在才开始学医,时间太长,恐学不好。不过这仅仅是提供参考的意见而已。不过我另一种想法,不管学哪一门科学,首先要把俄文学个精通,那么,虽然在学校里没有学得很完全,出校以后,仍可自己继续研究的。
我在北平学习市政,跳下水去学泅水,时间还很短,学得还不多。我拟努力地学习下去,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科学。
我写这封信时,正值刘宁一同志等快要出国,拿护照来签字的时候,匆匆地写一封信,托宁一同志带给你,此时妞妞上学未回来,因此,你的妹妹就没有写信给你了。下次再给你寄信。
祝你健康进步
你的爸爸 1949年5月27日,北平
1950年4月22日的信
梅儿:
从李伯伯(即李克农)处转来的信及照片均收到。返穗后,同志送给我一架照像机,特托李伯伯送给你,如需别的亦可来信。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确有一点本领,拿出来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不要好高骛远,幻想多而实干少。这一点,可要注意。许多人都说你学得不坏,爸爸是高兴的。但应该懂得还不够得很。望继续努力,日进不已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广州的人,你所认识的都好。勿念。祝你健康和进步!
爸爸 1950年4月22日广州
岁月如梭,我从莫斯科学习回国已经是四十余年了。工作中经历过许多困难,生活中遇到不少艰辛,特别是在十年浩劫中受尽凌辱与折磨。我之所以能够挺过来,在个人利益、工资待遇、职务面前,尚能自觉、知足的话,是靠党的培养,靠毛泽东思想哺育,也是受到了父亲经常的教育的结果。父亲对儿女们的要求是严格的。他经常召集我们一起开家庭会,询问大家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如果谁有什么问题,他就要提出严厉批评。在他的晚年,年老多病,许多事情力不从心。他还经常问我,弟妹们在单位表现怎么样,关心我们的成长。从父亲对我们的教育中,我得到了无穷的力量,对革命与建设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现在,我重读父亲给我的信笺,已是笺在人不在,倍感亲切,也感到十分的不安。因为自己工作做得太少太少了,辜负了老人家对我的期望!
古语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虽已步入离休之年,还要决心谨遵教诲,决不改于父之道,一辈子以爸爸为榜样,忠诚跟着中国共产党,在四化建设中尽点小螺丝的作用。
(独家来源:亚洲新闻周刊 2017-04-26)
(责任编辑:编辑部)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