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刊专访邵东市委书记周玉凡:“小五金”掘出大产业
亚刊专访邵东市委书记周玉凡:“小五金”掘出大产业
记者: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年。请您谈谈邵东市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目标,以及会有哪些新举措。
周玉凡: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县一级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邵东作为全国百强县(市),在践行“三高四新”使命中要彰显更大担当,做出更大贡献,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争作示范、走在前列。
邵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稳居全省五强,全国百强进位”;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GDP突破千亿大关,进入全国50强。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要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优势。邵东是全省首个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邵东人曾小山先生曾在1980年创办了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目前邵东拥有市场主体10万户,其中企业2.3万户,居全省前列,绝大部分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税收和85%以上的就业。要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邵东小五金、打火机、中药材、皮具箱包、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特色鲜明,手工具小五金占国内市场份额40%以上,书包占70%以上,注塑打火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中药材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要进一步发挥邵商资源优势。邵东有60万在外邵商,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了邵东商会,其中10万邵商走出国门,并在老挝、泰国、越南、印尼等国家成立了湖南商会,很多邵商都担任湖南商会会长,创造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和“哪里有邵东人,哪里就有市场”的商界传奇。
二要积极融入“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如何在加快建设“三个高地”中更好展现邵东作为,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大做优主导产业。以“四基两园”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小五金、塑胶、打火机、中药材、皮具箱包、包装印刷、服装鞋业等7个过百亿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建筑等5个过50亿元的新兴产业。要持续强化科创赋能。充分发挥智能制造研究院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加速打造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为一体的企业服务体系。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5%左右,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湖南省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2023年要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要大力推进湘商回归。以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迎乡贤、建家乡、促振兴”活动,每年正月初六定期召开迎乡贤新春座谈会、表彰会,表彰一批最美乡贤、优质乡贤项目、人才大使,凝聚磅礴的乡贤力量。紧盯头部企业、总部经济,加快引进三类“500强”、国企、央企和上市公司,结合“百家上市公司邵东行”活动“百家金融机构邵东行”活动,促进立业回归、项目回投、资本回流、人才回聚、总部回建,争创全国县级总部经济国际合作先行区。全年引进过亿元的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项目3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1个以上。
三要努力实现“三大突破”。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持续兴起大抓项目、大上项目、大干项目的热潮,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49个,年度投资300亿元以上,较2022年翻一番。实现营商环境大突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得环境者得天下。邵东将2023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以服务创一流,法治护一流,始终践行“三不”服务、“六不”承诺,推行“保姆式”“股东式”服务,组织政法、纪检、组织等部门联合开展营商环境“护航行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叫响邵东营商环境品牌。实现“三个破零”。实现税收过亿的工业企业破零,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破零,实现上市企业破零。
记者:转型升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请问邵东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未来还有哪些目标和打算?
周玉凡:近年来,邵东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五金、打火机、中医药、皮具箱包、服装鞋业、印刷包装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强化政策、平台、人才支撑,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红包销售份额占全球市场80%,注塑打火机占全球市场份额70%,书包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手工具小五金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生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意见》《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集聚要素资源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保障科技专项经费,2022年研发投入R&D经费达16.19亿元,占GDP比重2.36%,排邵阳市第一。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整合全市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资源,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小巨人企业24家,发展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个、省级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6个。
二是强化平台支撑,搭建产业转型升级新载体。一方面,依托平台推进技术革新,在全省率先组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技术服务,研制出打火机、五金套件、皮具箱包等一批全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帮助东亿电气、亿利金属、永吉红包等230余家企业实行“机器换人”,减少用工20%,产效提高30%,产值增加50亿元。另一方面,依托平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行“一企一博士”模式,支持德沃普电气等50家企业同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实现共享资源、共同攻关、共创品牌。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注入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加强《邵东人才行动计划》的配套支持,出台《邵东市企业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全面打造“1+10”人才政策升级版。设立1500万元/年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发展中心,建立人才周转编制池。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共联系服务102名专家。围绕企业需求,精准开展靶向引才,近三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661人,合作高端人才团队50余个。2022年兑现人才奖补资金915.83万元。针对企业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联合省内高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1787名,夯实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稳定重点产业供应链配套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全力推进邵东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培育和壮大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皮具箱包、打火机、五金、中医药等13个重点产业链,在全省千亿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到2025年,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2345”目标,即:培育壮大13个重点产业链、开发20项重大技术创新产品、打造3个300亿主导产业、招引40个投资过5亿元制造业项目、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00个。
记者:请问邵东五金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及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周玉凡:邵东五金生产以土法炼铁铸造刀剑开始,因制造菜刀、剃刀、剪刀“三刀”扬名。改革开放后,“务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邵东人传承匠心、谋新求变,将小五金做成大产业。如今,邵东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是湖南省金属工具制造产业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五金机电市场,邵东市仙槎桥五金小镇获批湖南省首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五金工具生产和经营企业3500多家,有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20万人之多,有400多条生产线。其中,邵东市五金工具生产发展至今全行业拥有五金工具生产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五金工具扳手、钳子生产具有很强优势,形成铸造、锻造、机加、电镀、注塑完整产业链。五金机电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产业集聚成效显著,扳手、钳子、锤子年生产能力达3亿余套件,占据国内市场70%,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和港台日等地。
一是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县城经济竞争力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近年来,邵东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立足五金特色产业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集群集聚发展,挺起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倾力打造邵东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邵东市目前有“1+4”园区发展格局,即湘商产业园为引领,带动廉桥医药工业园、仙槎桥五金工业园、黑田铺印刷工业园、周官桥打火机工业园等专业园区。邵东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500亩,总投资30亿元,被列入全省“5个100”重大产业项目,获全省“特色轻工产业园”称号。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并促进生产力的增长,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采用发展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实践证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的规模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不仅会使原有的企业根植本地,由于相关产业的纵横向拓展和低成本优势还会使更多的新企业产生、入驻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
办好展会,也是提升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2017年以来,邵东市立足五金机电产业优势,举办六届五金机电博览会,搭建起区域乃至全国、全球展示五金机电产品、开展商贸交流、促进技术合作、推动项目投资的重要平台。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五金产业发展
邵东市牢固树立链式发展思维,打好补链、延链、强链组合拳,不断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布局邵东五金产业高端制造市场,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制造、物流、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大链条,全面构筑五金产业新生态,引领国内国际五金市场。
延链壮实肌体,创新强健骨骼。从新材料研发与引入到模具设计与生产,再到机床制作与加工,邵东五金产业,一条产业链连通上下游,环环相扣、企企相通。累计订购自动化生产线52条、自动化设备200余台,累计获得国家、省、市专利216项。
完善产业配套,增强发展动能。从沿海地区引进企业建设模具研发中心、银造中心、电镀中心以及原材料集中采购和废料集中回收中心,将模具研发制造、锻压工艺、成品电镀集中进行,五金产业基本形成了覆盖热处理、锻压、铸造、机械加工、电镀、电泳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目前,以仙槎桥五金工业园为核心,相关配套工艺在5 公里半径内可以完成,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锻造中心每天可锻压钳子7万把,平均成本降低了 5%。
加大对小五金上下游和周边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小五金向大五金发展。近年来,先后有湖南宁庆航空航天、邵峰减速、亿利金属等 19家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机电零配件制造企业落地邵东,其中,湖南宁庆航空航天研发的全球首台套高档钳子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扳手全自动化生产线顺利投产,极大改善了邵东五金行业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雄全机械专业生产大型工程机械拉杆配件,年销售额突破 6000 万元。
五金工具生产流程较多,模具制造、锻压和电泳更是重中之重,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企业重复建设成本,市委市政府协同园区,引进企业建设模具研发中心、小巨人智能锻压中心以及原材料集中采购和废料集中回收中心,连同2010年建成的和天电镀中心,实现将模具研发制造、锻压工艺、成品电镀集中进行,五金产业基本形成了覆盖热处理、锻压、铸造、机械加工、电镀、电泳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以仙槎桥五金工业园为核心,相关配套设施在5KM半径可以完成,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例如,在政策支持下,5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小巨人智能锻造有限公司,解决了中小企业在锻造件数量上无法精准跟踪订单的问题,还能发挥先进生产线优势,提供定制化锻造件生产。小巨人锻造中心每天可以锻压7万把钳子,平均成本比企业自己锻造降低了5%。
三是推进产镇融合,提高工业化和城镇率水平
抓好基础配套建设,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对镇内五金产业资源、服务设施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进行统筹配置,使全镇生产生活功能能够高效组合、良性互动。夯实基础设施。近5年来,完成道路提质改造50余公里;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自来水厂的建设,日供水量5000吨;完成电网改造12公里,新增、升级变压器22台;新增燃气管道10公里、用户1000余户;新建5G基站16个、4G基站29个。镇内水、电、路、气、通迅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000吨;成立了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旧钢铁回收中心,有效避免了五金工具生产金属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引进了和诚盛源仓储有限公司,占地31亩,有效缓解企业仓储压力。人行道改造、雨污管网改造、道路绿化亮化等配套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强化文化建设。建成五金文化广场,占地10亩,建设了五金生态公园,占地100亩,推进五金文化博物馆建设,厚植五金文化底蕴。
四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创业就业
邵东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支持文件,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迎乡贤建家乡”活动,一大批行业巨擘回流邵东,一大批湖湘俊彦反哺家乡。
在持续巩固小五金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积极加大对小五金上下游和周边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小五金向大五金发展。目前,湖南宁庆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娄底光华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36家五金机电企业落户邵东,成为推动邵东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其中,湖南宁庆航空航天研发的全球首台套高档钳子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扳手全自动化生产线顺利投产,极大改善了邵东五金行业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雄全机械专业生产大型工程机械拉杆配件,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截至目前,邵东市五金行业已拥有五金工具生产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主要分布在仙槎桥,市区三办,火厂坪,魏家桥,佘田桥,其中仙槎桥占50%左右,专业生产线300多条,合计创办了近百个帮扶车间,解决就业人口5万多人,其中脱贫人口、残疾人等困难群众8000多人,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记者:邵东五金产品在海外销量也十分可观,请问“邵东制造”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周玉凡:今日的邵东,已经与浙江永康、张家港大新、广东中山小榄等地共同成为全球知名的五金生产、出口基地,在300多家生产企业当中,有近三分之一都已开展了出口贸易,主要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和港台等地,随着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品类品质实现双向提升,邵东市五金产品出口额也从原来的500多万美元,跃升至近1000万美元。综合国内国际市场,2022年全市五金行业累计生产总值304.3亿元,同比增长8.27%。其中,2022年五金行业出口6800万元。
一是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仙槎桥五金制造虽然历史悠久,但大部分企业都是模仿,或是依托他人研发,因为研创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产品样式品质单一,生产的扳手钳子都大同小异,同质化十分突出。同时中低端代工厂多,高尖精的产品少,导致自主竞争力不强,自主品牌叫得响的很少。
邵东市委市政府加大引导力度,通过政策、资金奖补等措施,鼓励产业科技创新、增强研发力量,建设独立研发中心,推动五金企业在技术、设备、产品、质量、材料等多方面转型升级。同时,利用本地丰富生产经验、电镀、模具、产业工人总量、新老工业园区等优势,大量引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带动五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五金基础工具生产到含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重大装备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的升级转变,持续推动本土五金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全市现有的2000余家五金中小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化发展。
创建湖南省第一家县级智能制造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是由邵东市政府打造的集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究院围绕“强链、补链、固链、延链”,深度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工艺设备改造,让科技与企业共融共生,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为邵东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该研究院成立以来,围绕邵东五金工具、打火机、箱包等重点特色行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技术众包等方式,开展技术攻关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为五金行业定向研发的活口扳手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工人由13人降低至1至3人,良品率由85%提升至98%;针对邵东小五金等传统特色产业以小作坊式企业为主、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等共性问题,研究院联合智能设备服务商和生产企业,建设钳子打磨等共享工厂,共享技术研发、生产、资源,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推动小五金等特色产业创新资源全面整合优化。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应用,研究院为五金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人才、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撑,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例如为湖南龙霸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通过能耗监控改造,企业节能、省电率可达20%以上,每月用电成本节约近10万。为雄发五金打造生产订单管理系统,实现订单实时追踪、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率。
邵东市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重点在平台支撑、资金扶持、标杆引领等方面发力。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孵化引导作用,建成五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促进中心、加工分中心等“四个中心”,重点加大对中高端五金产品模具研发、生产流程优化、精密零部件加工等攻关力度。先后为126家五金企业提供研发服务,申请专利55项,分加工中心已在2021年实现产能5000万元。
加大资金扶持引导力度,近三年先后投入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支持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生产线改造、厂房改扩建,带动邵仙五金、永兴工具、青山锻造等10家规模企业自主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平均产能提高40%,倒逼30家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55条,整个五金产业生产效益同比“十三五”初期提升20%。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五金特色“名片”,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共同研发新产品项目,注重自主品牌建设,争创更多国家名牌产品,增强五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智能锻压中心、五金电泳中心和电镀中心升级改造、宁庆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邵峰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加速建成全国首家五金工具行业无人工厂,重新定义五金工具制造标准,打造“邵东标准”,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五金产业链条,布局邵东五金产业高端制造市场,在市内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制造、物流、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大链条,引领国内国际五金市场。
近五年来,自主研发热锻机器人、激光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获得各项专利216件,五金产业在人工减少50%基础之上,实现产值增长超40%。目前,拥有各类五金加工生产线300多条,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扳手、钳子、锤子三大系列130余种,年生产能力达3亿套件,其中,扳手产量约占全国70%以上的份额。累计注册五金商标1557件,其中,成功打造省级著名商标8件。60%以上的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二是搭建物流平台,助力“邵品出境”
邵东市大力实施“兴工旺商,转型升级”战略,建成五金、眼镜、箱包等30多个专业市场,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民营之都”的美誉,着力构建“商通天下”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近300条物流线路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物流业务涉及缅甸、老挝2个国际边贸区,货物日吞吐量40余万件,开通了邵东义乌双向货运列车和多个边贸区物流。建设了集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星沙物流园,该园区是湖南省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现代物流园区。邵东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物流集散地,300多家自营进出口企业、2000多个海外销售平台,有力推动“邵企出海”“邵品出境”。
目前,邵东正在建设中通智慧物流园,就坐落在仙槎桥镇,紧邻邵东高速南收费站出口,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人民币,分拣中心、快运中心全部建设完工,并购置设备,2023年项目整体完工并投入使用,年产值预计达3亿元。中通智慧物流园离五金特色产业园仅2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助推五金“出海”。
三是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邵东市着力搭建销售平台,创新销售模式,其中扳手、钳子、锤子三大拳头产品销量占全国的70%,占全球产品销量30%。
完善经销网络,抢占五金市场。建成全国第三大五金专业市场——中南五金大市场,占地 103 亩,经营户 1000 余户,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依托中南五金大市场,充分发挥邵商优势,构建了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为主,覆盖全国以及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的经销网络,邵商经营的五金店覆盖全国 80% 以上的地级市。
发展展会经济,扩大全球影响。成功举办五届五金机电博览会,累计吸引 4000 家企业参展,40 万人次进场观展,成交235亿元,有力助推五金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参加德国科隆展、德国汉诺威展、巴西展、南非展、老挝展、中非博览会、进口博览会、湘非经贸对接会等30多合境内外展会,参展企业达 100多家,不断扩大邵东市五金产业的影响力。
大力发展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建成了以中工硅谷为龙头的工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园,大力发展工业 “新零售” 模式,帮助买家卖家“零距离〞对接,助推五金产业降本增效。带动全市五金企业上线“触网”,发展电商业务,五金产业通过电商平合年销售超过 10亿元。
下阶段,邵东市将大力实施五金产业发展“135 工程”,进一步做大五金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拓展销售市场,着力实现五金工业园产值过 100亿元、产值过化元的企业突破30家、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 50%以上,致力将邵东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五金工具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全方位支持五金产品外贸出口。
衷心感谢亚洲新闻周刊、亚洲经济导刊记者们的专访。
(责任编辑:李佑强)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