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体”军旅书法家胡勇飞:法度驾驭历史创新时代
“胡体”军旅书法家胡勇飞:法度驾驭历史创新时代
宗百家所长,成胡体一派。溯历史道统,创时代新风。——《亚洲新闻周刊》、《亚洲艺术导刊》 赞评
胡勇飞,故园宝庆,字松石,雅号墨云飞雪。202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湘江胡图书画院院长。
自幼承家学,以读书传家为家训。书法功底深厚,其创作奔放自由,法度严谨,厚重而不失飘逸,灵动而不失庄严。
他注重吸收历代书家各派之所长,无论是作品的题材、构想、章法、意境等诸方面,均能多方接纳,为己所用,独创一种字体称之为“胡体”。被《亚洲新闻周刊》、《亚洲艺术导刊》赞誉为:宗百家所长,成胡体一派。溯历史道统,创时代新风。
不仅如此,他将书法意境的延伸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赋予以历史内涵和时代感,由此开拓了一种书法新气象。
胡勇飞为人淳朴友善,一生仰慕书法,早年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赵孟頫心经和道德经,参军后又随当代军旅书法大家李铎研习书法,几十度春秋,默默苦练。这种执着源自于他对中国历代书法艺术的痴爱,也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
胡勇飞喜欢直抒胸臆的创作,无论何时何地,素纸铺展开来,浓蘸笔墨,下笔如行云流水,神采飞扬,笔锋上下游动,左右擒纵,点线无一处含糊懈怠,法度尽在指腕之间。
特别是瘦金体和颜体结合的独创书法,流畅的线条,清秀美观的墨迹,氤氲满纸,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书法艺术的魅力神韵展示酣畅淋漓熠熠有神。
书法的写与法、笔与墨将中国文化内涵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隶书笔法如人坐卧、行立、揖让、颠伏,又似花鸟草虫,各尽意态,既相互矛盾又彼此映衬协调。通过这种不同节奏感的书写表达,他的书法作品生动、自然,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一个载体,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书法几千年来一直在见证着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从历代的名爵公卿到如今的学者文人,都将其看作是一种至高的艺术追求,他们用各自的点、画、线条来书写阐述对书法艺术和历史人生的理解。
书法的魅力在于它形、音、义的结合,从甲骨文、篆文、隶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简体的汉字,每一个文字,我们的古人都赋予了生命的寓意,这是民族文化、历史的书写呈现。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做学问如此,写书作画同样需要广袤的视野、深厚的学养。
胡勇飞认为:“书法到一定程度就是在书写文化、书写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书法的技巧通过平时的书写训练是可以达到的,但作为书法艺术最终追求的意境和神韵,则不仅需要客观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学养,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艺术家。”
因此,除了平时的书法学习,胡勇飞还喜欢背诵历代古诗词曲,他说如果你爱上了古诗词,你就会感觉到你曾经和庄子一起乘大鹏扶摇九天之上;和司马迁一起携笔墨纵揽浩瀚古今,看江山无常,阅世事分杂,行千年崎岖古道,闻繁华落尽人间,你会感觉曾经和曹梦德横槊赋诗,和李太白舞剑醉酒,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白居易折尽杨柳,和孟浩然鹿门山上放歌,和王维在山水间合奏,与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和李清照轻吟不是悲秋.......。
不仅如此他还将把背诵的大量古诗词融入到创作中,他说诗词、书法历来是被看作是一体的,好的诗词作品,会给人无限的联想,产生美的意境。诗词只有通过书法才能把它的内涵呈献给欣赏者。
从唐宋开始,书家开始重视诗词和书法的创作结合。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前赤壁赋》,气势苍劲雄浑、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劲流畅,一如他豪放、俊逸的文风,把文的内容、书的形式结合得浑然天成。书法只有赋予文化内涵,它的艺术魅力才能千古流传。
胡勇飞先生刻苦钻研,勤奋耕耘,笔耕不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书坛和世界各国艺术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以隶书、行书、楷书著称,兼善行草。他的隶书,以汉隶张迁碑为基础,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形成了墨色酣畅,线条凝厚,结体严谨,工稳俊丽,飘逸开张,大气浩然的个人风格,独树一帜,被称胡体隶书。
胡勇飞著有《胡勇飞书法作品集》、《胡勇飞楹联雅赏》等著作。他参与过联合国派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最高荣誉--“和平勋章”以及联黎司令嘉奖。作品被联合国维和部队特派团六十几个国家收藏;他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展,近百次参加全国各类书法赛事并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责任编辑:)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