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和通社新年献词:效力人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中国学问“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乡观乡,以天下观天下,”心物各异又一体,色空各异又不异。文化道统指向有无相成,万物同宗,万教归一。一花一叶皆菩提,一沙一粒一世界。举凡所思所行,皆缘起天理人情而后自作主张,终极要义归于民胞物与,四海一家。动心起念心敬上天,胸怀苍生。保家卫国能屈能伸,十八般武艺活学活用,只要拿准天时地利,合了天理,得了人和,利了民生即能“肉身成道,成贤封圣。”
举凡伦常问题,自理学发轫,崇尚因果逻辑,在彼岸圆成,在此岸入世出世“苟日新,日日新,”进退有据,生生不息。所以说,其古老的价值评议不单是促人向好,还是亲疏相顾、带着《流浪地球》,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乐融融的提携与祝福。因此,中国政教文明一向鄙视欺宗灭祖,最不耻吃独食,不忠不义,对历史和人物叙事始终抱有温情和敬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沧海桑田,世道变迁,不仅有经受历史筛选的韧性,还具有五行相生相克,乐天知命的社会主义中道精神。
众所周知,当今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神话,看似新纪元最具魅惑性的公共议题,但当生产和消费增长被纳入资本主导的社会管控系统,其目的就不仅止于在公共领域增加一种技术,而是对现代人的生存路径和关系伦理进行功利化“货币重构,”其特点是聚焦个人主义,注重体制评价和基于实力的“非均衡贸易。”这不仅有利于控制性跨国资本拆解国家民族自卫屏障,制造两极分化,进入私人领域离散人心,也符合一切外部性权力的统摄意图。早期殖民主义如此;现代多元论也亦然!前者明目张胆,用文明等级论和族群“种姓制”强制规划;后者温情脉脉,用市场化、货币化收买蚕食侵吞。看起来都入情入理,很美很动人,但目的都是基于维护宰制性结构的“二八定律。”此类社会,怎能可持续发展?【和学】“率极均衡原理”的经济学发现,揭露了西学资源配置的撇脚,指出“公平是整体的效率,效率是局部的公平”。站在时代内卷分化的危机口,给扭转乾坤化解当下危机指明道路。
基于这一文化事实,当下中国人更应当转向自证光荣,重建世界文明中心本位;否则,不仅是一种无所作为的偷懒,更是一种国际道义上的“亏欠和弃权”。对上世紀而言,反省或批判传统,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寻求道德正当性,故文化策略上选择“否定”或改造旧中国并无不可,从方法论上讲不仅有必要,理论上也属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就广义而言,数十年知识分子尤其文人的蜕化变质,风教不振,或许不乏近世国运挫折造成的精神内伤,但更多是不明究理拿中国文化撒气。从现在来看,国人不讲主权,个体不讲民权,代代相传的“原住民”看重人情世故,喜欢公私混搭亟待进化与世界同构。首先,内部人蚕食公产,损公肥私,在法理层面自是不义和违约行为,在制度创新亟待遵循天道构制破局,才能增长内方外圆的应变能力和怀抱天下的救世雄心。
历史中国“修齐治平,三才”参验的统一性关照,将道法、儒墨诸子内化融通,各显其能。虽然一度错过近代“科学革命”和资本主义扩张冒险,但却通过近现代改天换地,史诗式的革命叙事,千锤百炼的红色精神与墨家式的“政教体系”,正在重塑道路,极可能创新东西通用模式,激活万邦归化,出现新纪元再次“光宗耀祖”的涅槃更化和文明跃升。
2025年将至,和通社《亚刊》同仁始终秉承“效力人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初心与时代担当,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社会实践和价值导向上知行合一。既要紧扣“天道世运”古为今用,也要立足星辰大海洋为中用,奋发图强。
尽管我们无法对未来时态做出确切定义和有效预判,也不抄袭居高凌下的干涉主义,将地方知识搞成世人必须效法的共享价值,但“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的政教古训,源远流长的“内圣基因”总会阴极生阳,否极泰来,顺应时代开出新外王。
就现实和世界趋势而言,如能结合中国全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衍生的共享伦理,充分调度“小至无内,大至无外,”的天下主义情怀,心领神会东方人文道统及其“心即宇宙”大法,不仅可以回应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二十一世纪猜想”,还能返本开新,为后现代主义的后资本时代重建“大同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古今中外的预言揭示,东方人正觉醒天命有归,溯源重建一个同文同根同种的血乳交融的亚洲, 相亲相爱命运共担的亚洲,这是迈向习主席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秩序的必由之路。(执笔:汉心,王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