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社

首页 > 理解东方 > 详细内容

“湖南中心论”:打破“黄河中心论”,颠覆“西方中心论”

时间:2025-01-06    录入:本社编辑部     点击:12413

 

摘自:大同思想网

因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陶器发现于湖南道县玉蟾岩,最早的城市出现于湖南常德,而湖南怀化高庙文化中的太阳、凤鸟、八角星、兽面獠牙等图案符号掀起了中国第一波艺术浪潮,乃至最精美的青铜器如四羊方尊也发现于湖南,还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牙齿化石发现于湖南道县福岩洞,兼之多位学者考证三皇五帝如神农炎帝、舜帝乃至黄帝都活动于湖南,在媒体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湖南中心论”一说。

近日,央视隆重推出《湖湘一万年》历史纪录片,分成“稻作之源”“凤起沅湘”“众城之祖”“南疆古国”“青铜迷踪”五个部分。再次引发公众对湖南考古成果的关注和热议。也让“湖南中心论”一说再次升温。2024年12月29日,大同思想网和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在岳麓书社2楼的“岁时纪食养山房”,召开关于“湖南中心论”与“湖湘一万年”的专题讨论。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钟志平等相关专家人士共40余人,就南方文明起源展开了热烈讨论。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佩良认为,“湖湘一万年”基于大量考古成果,真实可信。“民以食为天”,华夏先民最早在湖南这个地方解决了吃饭问题,奠定了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础。虽然南方其他省份也发现了野生稻甚至人工栽培水稻,但大规模种植水稻是在湖湘大地,在洞庭湖澧阳平原。8000年前的澧县八十垱遗址,发现黄灿灿的水稻有8000粒之多。在华夏最古老城市的城头山遗址旁边,发现了距今6500年左右的水稻田。在澧县鸡叫城遗址,人们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糠和完整的稻田灌溉系统。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华夏先民在湖南还发明了陶器,用以盛放食物。制作陶器成了工业文明的源头,影响了接下来的青铜文明。而华夏先民在怀化高庙这个地方,又最早用太阳、凤鸟、八角星、兽面獠牙等一套符号系统,建立了“敬天法祖”的精神信仰,后传遍了华夏大地。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黄青认为,在湘鄂赣地区,尤其是湖南有大量以“陵”命名的地方,证明了上古三皇五帝主要活动于大湖湘地区即古华夏区域,也证明人类文明起源于此。在平江天岳即幕阜山,有个“东陵”,是伏羲氏之陵。往南走,有个醴陵,是颛顼大帝之陵。再往南,攸县有个皇图岭(陵),是尧帝陵。再往南就到了茶陵,是神农的陵。舜帝在平江幕阜山下耕田,在韶峰操琴演韶乐,后巡视到更南的永州,葬于九嶷山,称“零陵”。沅陵是盘古帝之陵。岳阳古称巴陵,是后羿之陵。常德古称武陵,是蚩尤陵。黄帝在洞庭湖边上的岳阳开国,有“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之说,而黄帝陵其实在岳阳湘阴的黄陵。此外,还有寿陵、春陵、辰陵、高陵、昭陵等地名,是上古哪些帝王之陵,尚待考证。另外,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南昌古称钟陵。三皇五帝的陵墓多在湖南,并不在北方。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周洲认为,人类学的四重证据法证明,伏羲的源头在南方。一重证据指传世文献,闻一多的《伏羲考》通过研究大量传世文献和民俗资料,得出伏羲是南方苗蛮各族祖先神的结论。二重证据指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竹简帛书。长沙子弹库出土的帛书,绘有最早的伏羲女娲图,并有文字记载了伏羲、女娲的创世。三重证据指民俗学、民族学所提供的相关参照材料,包括口传的神话传说,活态的民俗礼仪等。芮逸夫、凌纯声人类学家于1933年,赴湘西凤凰、乾城、永绥三县实地调查三个月,撰有《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四重证据则专指考古发掘的或传世的远古实物及图像。湖南省怀化高庙白陶的八角星刻画图,长沙大唐遗址、宁乡青山桥罗家冲遗址的纺轮八角图,就是这一类型。另外,从天文历法来看,唐代的《开元占经》记载了石申所说:“少微,伏羲之廷。”少微在北天中宫紫薇宫,有四颗星呈南北方向排列,其中的最南一颗星进入了张宿。张宿在南方朱雀里排第五位。按星宿分野来说,从张宿到翼宿到珍宿,叫鹑尾,是楚国的分野,即荆楚之地。天上的星宿对应着地上的地理位置,说明伏羲的宫廷对应着荆楚南方之地。这与我国史学家徐旭生的论点一致,他在《中国古史和传说时代》中认定蛮夷集团(伏羲、女娲)的中心在湖北、湖南。

大同思想网总编枕戈说,媒体传播的“湖南中心论”引起了很大争议,但如果我们从学术规范上来讲,这是“以湖南为地理中心的南方起源论”或“以湖南为代表的南方起源论”,约定俗成简化为“湖南中心论”,就没问题。黄河中心论,也往往被认为是“以河南为地理中心的北方起源论”,但实际上,考古证明南方的文明比北方的更早,华夏文明有一个显著的从南往北发展的过程。南方起源论事关“重写世界史”。目前中国有几个团队关注“重写世界史”。一是北京大学的钱乘旦教授团队出版了《新世界史纲要》,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刘小枫教授特别注重研究“世界普遍历史”,三是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的团队已出版《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但他们的“世界史”都不写三皇五帝的历史,很少写中国南方尤其是湖南的重大考古发现。大同思想网的“湖南中心论”其实是“以湖南为开端的世界历史叙事”,《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具备了世界史框架,简言之“伏羲炎黄源流史就是世界的主流史”,颠覆了目前的世界主流叙事,即“西方中心论”。陈敬亭先生的《历史自信——中华文明照亮世界》,原标题为《重写世界史——中国人的世界历史观》,明确认为世界文明起源于湖南,第一个城邦国家是湖南城头山。重写万年世界史,当从湖南始。

湖湘儒学高等研究中心理事长、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守愚认为,大同思想网的“湖南中心论”是一种主体建构,而按照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美国科学史家库恩的认知,这种建构的努力具有先天合法性、合理性,毋庸置疑。从史学发生学来看,任何一种“历史书写”受大脑运行程序的制约,其既有人性的需求,也有对现实的照顾。过去的“历史”,视湖湘地区为荒蛮之地,这是过去的他者历史建构。现在,“湖南中心论”“湖湘一万年文明”的自我主体建构,建议吸收中国著名学者叶舒宪教授的“四重证据法”的方法和注重口述史的技艺。在湖南地区乃至全球,寻访上古史、远古史的热爱者和有志于建构者,口述这段一万年的历史。《国语·周语》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想说就说,口述史就是上古、远古的常态,今人应继承这种传统,以丰富“湖南中心论”“湖湘一万年文明”。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顾问周行易认为,近代中国考古从北方开始,先入为主地形成了以黄河中游为中心的“黄河中心论”,此论后来成为主流学界的一种思维定势,但“黄河中心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上古史进程。随着长江流域及黄河中原以外其他区域考古的展开,苏秉琦先生提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说和“满天星斗”说,费孝通先生亦从中华民族构成角度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说。他们认为中华文明各区系文化和中华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是独立起源,各有自己的源头,然后汇合为中华文明或中华民族之一体。他们的本意原是为了据新的考古材料打破“黄河中心论”,但他们只看到了这些新的考古材料的表象,而忽视了其所共有的本质,故而又把中华文明探源带入了另一个误区。即便如此,不少学者在内心里还是秉持“黄河中心论”,把黄河流域当作中心,把湖南等地视作蛮荒之地,但实际上近几十年的考古证明南方的文明远远早于北方。据此周行易多年前提出“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中心在湖南”,有人认为此观点带有地方主义和地域情绪。周行易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强调“中华文明中心”是迁移的,总的趋势是随中华民族先祖由南往北迁徙而渐次北移,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中心的确在湖南。而根深蒂固的“黄河中心论”才是一种真正的地方主义和地域情绪。所以,他强调开展学术讨论要避免地方主义和地域情绪,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更广域的视野来进行文明探源。就这个层面而言,他认为“湖南中心论”的提出对于打破不符合中国上古史进程的“黄河中心论”和“多元一体”“满天星斗”说,是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当然,他也强调针对阶段性的“湖南中心论”展开讨论时要合乎学术规范,要有扎实的考古材料和文献依据,要有严密的论证过程。总的来说,他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在以长江中游为主的南方。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肖敬东说,“湖南中心论”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湖南地区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如1.8万年前的玉蟾岩最早陶器、9000年前的彭头山稻谷、7800年前的高庙文化、7000年前的长沙大塘遗址白陶刻划符、6500年左右的城头山古城等,证明了“湖湘万年文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关于湖南地区以及中国其他地区早期文明的考古发现,如果在中国北方或者世界其它地区发现更早的类似文物或遗址,那么万年湖湘“文明中心阶段论”就需要重新评估。不过,即使新的考古成就出现,也不影响湖南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顾问宋炼钢认为,在央视“湖湘一万年”纪录片热播之际,召开这个学术会议意义重大。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湖湘凭借农业、制陶、城市建设、精神信仰多领域的优势,或处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之核心,被媒体概括为“湖南中心论”,引发热议。此论意义重大,可打破黄河流域单一起源旧说,更可颠覆“西方中心论”,重塑多元起源认知,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重塑文明史格局,让长江流域的文明贡献重见天日。我们应积极看待一个学术观点引发了社会各层面的讨论乃至争议。

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钟志平说,湖南万年文明是华夏文明拼图的关键板块,从远古的质朴陶器、萌芽稻作,至巍峨城墙、神秘帛书,实物遗存与文化记忆交织。即便未来考古迷雾重重,当下梳理整合不仅可铭记往昔的辉煌,更为探寻民族文化根系、传承本土精神遗产筑牢学术与文化根基,激励后人深挖湖湘大地蕴藏的无尽智慧宝库。(沈大鹏)

 

和通社 www.hkanew.com

感谢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注: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如需使用微信支付,请截图二维码或将文章分享到微信,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

频道精选
2025年和通社新年献词:效力人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2025年和通社新年献词:效力人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2025年和通社新年献词:效力人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中国学问“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乡观乡,以天下观天下,”心物各异又一体,色空各异又不异。文化道统指向有无相成,万物同宗,万教归一。一花一叶皆菩提,一沙一粒一世界。…
开放精神之父习仲勋

开放精神之父习仲勋

开放精神之父习仲勋 ——从陕甘宁关中特区到改开广东特区,为新中国开辟生命通道   文/ 刘浩锋 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西北岁月》引起热议。该剧再现了白色恐怖下,习仲勋义无反顾投身革命领导“两当兵变”。他与刘志丹、谢子长…
呼吁迫切变革中医药治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

呼吁迫切变革中医药治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与人民健康安全

文 / 本社特邀主笔 曾和同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之瑰宝,数千年以来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而居功至伟。但时至今日,中医药面临着诸多困境,濒临被消灭边缘,尤其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骨干力量的民间中医,举步维艰,四处碰壁…
率极均衡原理:构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数理基础

率极均衡原理:构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数理基础

文 / 刘浩锋 摘要:“率极均衡原理”的经济学理论发现,是作为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解决公平问题,是实现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价值“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它与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择优分配原理”解决市场的效率问题,彼此是资源配置的左右两…
天人合一是宇宙理性科学:数学揭示中国文化最高智慧蕴含的宇宙密码

天人合一是宇宙理性科学:数学揭示中国文化最高智慧蕴含的宇宙密码

天人合一是宇宙理性科学 ——数学揭示中国文化最高智慧蕴含的宇宙密码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家赵总宽教授2021年推荐给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的学术论文。化解宗教冲突,减少人口伤亡与社会损失,增进人类福祉,一直是…
经济学“率极均衡原理”与地球村治理

经济学“率极均衡原理”与地球村治理

经济学“率极均衡原理”与地球村治理  摘要:“率极均衡原理”的经济学理论发现,是作为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解决社会公平与共同发展问题,是实现地球村价值“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与微观经济学理…

Copyright © 2015-2022 HKA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