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整理
捻条画是用一种不同于毛笔的“捻条”(用纸折叠捻制而成)蘸墨、蘸色所作的国画(乃至油画)。屈指算来,一百多年过去,除我祖父在清代研创折纸艺术外,我父吴道悲先生开创捻条工具于国画,本人继承,革创并发明“捻条油画”,均无其他人参与侵权,故国人常称之为“吴氏捻条画”。
1987年家父离世37周年,新加坡举办了他的捻条画遗作展;1990年新加坡又举办了他的遗作拍卖展。捻条画因“创造了中国传统画拍卖价之最”(1987年人民报海外版原文),竟成为世人注目的事件。
我们之所以要付出三代人达一百多年的努力去搞捻条画,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工具在绘画中不是绝对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世界艺术都是互通的,不发展不变革就失去了生命力。
中国画注重线条,线,在感情抒发上占中心位置。要使线条每一笔都带感情意味和奇趣,并求格调新韵,就不能不考虑绘画工具的必要变革。毛笔划固然有不可否认的特色和绝对的传统习惯、发抒优势,是中国画的根基,但若客观和务实一点地加以分析,就可发现毛笔划因为人工刻意做出的“毛”的局限弄得不好易产生笔墨的“乖”、“呆”、“甜”、“腻”之感,而这些恰恰又是书画之大忌,限制了画家对大自然真谛美的发挥及个性的倾铸,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去做新的尝试,以丰富传统艺术的宝库。虽然捻画的问世不是刻意去“做”,“求宠”,而是“因祸得福”偶然发明的,但我辈亦因它能丰富传统艺术就而有信心去深究和发扬、完美它。
“捻条”有圆扁、粗细、大小、齐丫数种(我父原是34种,我精简成了6种)。用这种工具画国画,具有即刚又柔、使用自如、易抒发画家情感和表现大自然返璞归真的特性,且用它画出的画,具有洒脱奔放、粗犷、离奇、零乱、野莽和变幻莫测等效果;特别是画山水画,可得苍莽遒劲和自然天成之美感。但是捻条不便画细腻的工笔画,如果太细腻了反而会失去了捻条画“粗犷美”、“零乱美”的特色。用捻条作画不受时间、条件、环境限制,不一定要有砚、色、毡、只要画家有兴致,只要有纸、有墨和水,随时随地都可以画。
墨韵和灵气是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和精髓,这是西方艺术不具有的。捻条画也十分讲究墨的对比和变化美,而且和传统气息一样忌“艳”重“雅”。在构图和表现方法上都吸收了传统的优点,同时,大胆地用泼墨和对比法增加美的分量。在“用笔”上,捻条画有“打笔”、“滚笔”、“揉笔”、“弹笔”,这与国画的习惯手法是不相同的,而拖笔、擦笔、逆笔法则与国画大同小异,常以此求得刚柔、线面、枯湿、浓淡、大小、冷暖、高低、粗细的对比效果。视“线”的大小和表现物件的不同,也偶尔采取毛笔与捻条共享的方法。总之,变革工具不是目的,追求更完美、更具特色的艺术才是目的,故不拘泥于单一的方法。有时我甚至在画捻条画时动用植物干标本蘸墨蘸色在纸上“打”、“按”、“染”。捻条画的制作是用“北京道林”纸经二种药水浸泡后在蒸一次,折叠成条,乃成可作画之“捻条”。制一次“条”可画8-12幅画。“捻条”的刚柔性间于西画的猪鬃油画笔与国画的羊毫笔之间,故其临阵操作兼容了中西画的表现手笔优势和效果。捻画能存在和发展100余年的原因,从诸专家的评价就可得知:1993年,我被徐悲鸿夫人接见,在徐馆作画,徐夫人廖静文女士对捻画题赞为“巧妙的艺术”;1995年,我在中央美院作画被权威教授钱绍武接见,钱题誉为“别具天趣”。1996年,四川美院白德松教授(导师)对捻画山水书赞为“具斑驳、朴拙之视觉刺激,颇有大别于毛笔划之特色”。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馆学院院长徐庆平院长(徐悲鸿之子)函赞捻画曰“接函得见大作,对先生于崎岖道路自强不息、勇敢开拓之精神十分钦佩,江团鱼形象动态俱佳,真杰作矣!”可见,只要画家潜心于中西画之实践和研究,持之以恒的探索,且以“功在画外”的信念去修炼,捻画的生命力和发展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它已以特殊画种地位屹立于国内外。家父在1935年兵乱逃荒中因丢失了毛笔,急于想写生眼底河山,于是急中生智,用荷包内仅有的纸页折叠成“捻条”蘸墨蘸色水墨写生作画,顿时发觉捻条山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奇特和变幻莫测、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确立了捻条水墨画的地位,影响颇大。早在20世纪40年代,徐悲鸿、张大千和成都南虹艺专的校长赵治昌教授就题赞捻画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至矣”!徐悲鸿题赞为“怪笔神功,独特无双”。捻条画为我中华传统艺术增添了一朵“奇葩”。
1989年至1995年,我作的捻条画先后被文化部送展于法国、加拿大、日本、美国和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120余家重要媒体对捻条画作了300余次的报导。中央电视台1、2、4、7频道报导了七十余次,各省市台拍播、转播500余次。捻画在世界艺园中增添了新的艺术品味,它给人们以新的艺术享受。它返璞归真了几千年以来被人们淡忘了的大自然的粗狂美、零乱美、随和美的真谛,既丰富了传统艺术又发扬、变革发展了传统艺术。2009年我大胆地发明了捻条油画,再次被人报海外版和中央电视台报导了十次。2009年捻画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
捻条画的发展,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捻条画不应追求毛笔划效果,应有毛笔所不能代替的特色;二是捻条画创作必追求较高的艺术水平;三是捻条画涉及的题材和创作要具有相当的规模。
未了解捻画真谛的人也许会弹劾捻画,或偶有文人相轻的旧习攻击捻条画贬斥捻画。大多的赞声中夹杂偶尔的贬斥声,是每项事物的发展、前进必然过程和现象,这很自然。但捻画是倚基于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国画的根基,兼容了中西画之优势而作的国画、乃至油画,没有几十年的磨练、探索和精神的修养、理论功底是不敢冒失画捻条画的。捻条画是“艺”的革命而不仅是“技”的创新,早已为海内外认可。无疑,她会以崭新的面目和无尽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中华民族艺术的殿堂,会让更多的人喜爱。(责编:谯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