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发言人洪于茜回台撰文:故乡不在远方 故乡就在身旁
洪于茜,29岁,女,中国国民党籍,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发言人,马英九团队重要成员。2023年随马英九访问大陆,随团担任发言人的洪于茜,回台湾后发表了大陆随访笔记。不褒不贬,不扬不抑,但字字都流露着暖意。全文主要体现最后两句:“故乡不在远方,故乡就在身旁”,写得还不错,原文来了,让我们一睹台湾美女的文笔。
27日,是这趟旅程的开端,初抵上海走出机舱的心情,说实话有些紧张不安,正如出发前对一切未知所蔓生的恐惧。这趟行程的准备时间只有七日,七天里我们所知甚少,担忧甚多:在接下新闻联络人后,就跟无事无刻都在发狂震动的手机一样,这整整七日里,我心中的晃动,是一分未减。但这些不安,在双脚踏上大陆后便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心说不出的浓烈与熟悉感,行程中的每一步都在升温,可能上天也想看见冰封已久的两岸融冰,因此与我们同样地满心沸腾,天气晴朗、台办尽心、长官亲切、民众热情。
从中央台办到地方台办,这趟旅程除了大量的人力、高规的接待,令人感到最珍贵的是,可以在每一处见到那些细腻的心思。第一个夜晚、初抵南京的晚宴,就办在「和平厅」,或许便指向了此次行程、两岸的重新往来,以和平为开端。
中山陵的签堂拱门,特别开启了平时不会开的中门。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举行了祭奠仪式,在重修的南岳忠烈祠为革命英烈祭悼,在革命烈士张自忠将军陵园的致祭,无论庄严肃穆,或雄伟壮阔的,都令人动容。
其实能有机会亲临抗战英烈长眠之地,心底有一些激动与振奋,因为那正是记忆了中华民国的荣辱兴衰与坚毅不屈。当大家在灵前致意时,我也用了自己的方式,简单而壮重的向壮士们表达了我的敬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送出了珍贵的老照片集锦,那是从广大档案库里,所翻找出的马鹤凌先生、秦厚修女士在重庆的老照片、投书、书信;悬挂于中国国民堂中央政治学校的马鹤凌、秦厚修1944年的结婚照以及五十余年后的重游照;特別抢救回来的上海博物馆孤本《台湾府志》。
这些无处不是台办最细腻的心意,我想在行程中收获的感动远不及此,这些事大概不会遗忘。
此行不敢松懈,如果稍一不留意,错过了温暖瞬间,必定遗憾久久,而不能原谅。身为此趟行程的记录者,更不容许自己错过互动中的一颦一笑。因此,许多时候,我老是面对众人倒着走,先不论背后有没有长眼,走在前头怕挡人镜头、为了有最佳画面不断后仰,或许有碍观瞻受到一些评论;或不想错过民众热情身影、偶能忘情挥动自己的手,让人觉得不够端正。
在这过程里,唯一的想法也只有把每分感动如实、最大程度地还原给不在现场的人们。至于我在大家眼里,是不是足够端庄,其实早就不重要,因为我从来就不需要成为这次赴陆行程的焦点。我相信,若有机会,我可以做得更好,但人生就是如此,永远不会有一刻达到人人满意,无论是在他人眼里,或在自己心里,总是会欠缺了几分,但求自己当下的努力,无愧于收获到的善意。“If you try to please everyone, you will please no one” 我一直都很喜欢这段话,而这段话确实也陪我走过了无数个,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刻。
横越了南京、武汉、湘潭、长沙、重庆、上海深觉大陆幅员辽阔,不同省份的魅力不能相比拟,能开发的空间与发展的面向特别多,我突然理解了台商与台生为何会奔向大陆、深耕大陆。
从最初公布访陆行程后,民调显示有77%的台湾民众肯定与支持两岸交流后;到回台后,有93%民众对马英九先生赴陆表现表达肯定,我以马英九先生为荣。我相信希冀两岸和平的善意,这是中华文化得以强健的希望,两岸得以正常往来、中国得以茁壮,也会是两岸人民的福祉。
行程紧凑到我们总在遗憾,没能更深入地领略各个省份的美丽之处,于是我们常说:「沒关系,留点遗憾下次再来!」去走那些平常的街道、吃些平凡的小吃,或有机会也想带大家领略台湾的美。即便我们都对未来抱持些许的不确定,但期待的感受却更深一些。这些对话之于我们,体现的正是两岸间存在着不易中断的情谊与对彼此真诚地欣赏。
南京的街道最令我迷恋,夜泊秦淮河,在古色画舫划过水面的风声、水声,掀起的阵阵风雅最令我痴迷。水泄不通、欢声鼓动的重庆市集,最令人动容。
最后,我想将磊哥的这段话分享给大家
12个日夜、5个省市、八千里路;当歌声响起海峡会变窄:故乡不在远方,故乡就在身旁。
转自:大公湖南(根据需要,原文摘录部分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