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总结现当代中国人群代际分类,认为上世纪30~40年代有理想、有情怀,信守革命精神传统,大多急公好义,有神州陆沉,家国喋血的历史悲情和伤痛记忆,故在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上拥护主旋律,支持爱国主义进而重建国家光荣者占主体。
50年代前后为意识形态,执于路线纠缠一代,非左即右,非善即恶,左要斗私批修,克己奉公做君子,礼赞好人好事;右边主张私权至上,凡事皆可以基于经济理性和市场议价自由买卖,想干啥就干啥,做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真小人”,不仅自由而且有利于市场繁荣,各得其所,左右互怼好不热闹。
60~70年代的为胆大妄为、投机倒把,生猛活泼乱中取利一代。倒也是,看看这些年折戟沉沙,蹲大狱者多属60后~70后可知;80一代雄心勃勃,多为重商主义,讲求个人成功和小日子舒服快活。
90后、00后则被称为新新人类,表征为反民主、反主流,对意识形态、观念争锋等洋腔洋调大多无感,凡事冷眼旁观,属于亦“亦无风雨亦无晴”,活脱脱自了汉,类“佛系”一代。
从当前看,新千年必改正朔。诸子百家众说纷纭,多元主义允许人人自以为是。正所谓“乱云飞渡仍从容”。如是,就个人维度而言,发个愿,做个思想摊贩也无妨。日复一日担水劈柴,关心“市场和粮食”,尊重而不讨好群众意见。勤快守时,优化个人生活,保证信用定期“供货”即算守时、守信、行正道。即便运气不好,“摊位”拆迁,甚至被收拾而阻断前程也不怨天,不尤人。只要秉持“上穷下达”,换一个地方,换一个“时态”继续“写作业”,只要蛮劲、韧劲不改,就有可能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就叫信条,这就叫小时代也可以信守的“长期主义”。
从当前看,“新纪元时代”表征为:无主题、无叙事,凡事不较真而且呈松散化随机结盟。所以,有人说,互联网非但没能助长社会观念共识,倒像是让人躲在比特流里自娱自乐,作壁上观,似乎又回到“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语)而无所用心时代。
难怪有人说,网络社区都是各占一个生态位,活法想法都能自给自足。看上去人头窜动,很热闹。但却在心理上彼此隔离,倒是有点“鸡犬之声相闻见,老死不想往来”的旧风习。
社交媒体开放了社会批判,但更多的言论仅仅是小部落之间相互取悦。没谁较真,也鲜有人作意义深究。更像是无须领会,无须兑现的感觉撒欢。除了偶尔抛售点立场呼朋引类,更多议题都是观点摆拍,情绪约谈。即或偶有探讨,也多是仪式化的友情“点赞”。
其表征的是“我在场”,我知道,但谁也无须理会谁。这意味着:以人扬名,以主义号令天下,动员群众,或通过思想启蒙,用经典规训头脑的时代即将终结。代之而起的是靠区块链切分,靠算法控制。一切依赖兴趣拉帮结伙,断章取义,社群关系结伴不结盟,精神上“游而不击”,谁也不在乎谁。
所以有人说普世教义在中国遭遇的尴尬,乃是土洋不和的排异反应。对此,不动脑筋的拿来主义者愤世嫉俗也好,不合作也罢,中体西用岂止是一种策略取舍,也是中国社会一贯之的世界观和文化态度,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基于此,“国际标配、政治正确”当作新潮达人饭局闲扯,或小部落“精神自慰”尚可,倘是硬性嫁接,以为吃了牛排就会变牛,念了ABC可以破解中国社会难题,则多是几番热闹,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