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生物实验和统计学都显示:混血婚姻会降低子代智商,干扰种群纯正和基因变异,英国人高尔顿也有“回归均质,重建平衡”的类似说法。所谓“贵族意识”就是拒绝血统混杂,拒绝局外人染指“上流社会”,由此奠基的政治文化,阶级分类和国际关系,甚至宗教律法、大都缘此展开。斯宾塞、达尔文,以及当下的亨廷顿、沃森、斯金纳们都信这一套!历史上发生的事虽然教训深刻,但现在也还这么干!只是换了个好听的说法叫“国际规范或价值同盟”!国内也有一伙人也跟着学“贵族范”,可惜只懂喊口号而不明究理。
中国传统刚好相反,一向走四海之内皆兄弟,化夷为夏的“群众路线”,照顾多数,首重天理人情,王法和契约仅仅是无奈“兜底”,其价值排序是“周济民生”,天下一家亲而不是股票、产权和不着边际的自由主义。很早就在哲学上懂得道多助,富不过三代等。尽管知道“门当户对”有利血统纯正,但更明白为保持社会活性必须扶弱济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算社会正义,这不仅有利于族群繁衍,多子多福,也属中国社会定义的道德高尚和“理念正确”。
从历史经验看,“和实生物,同则不济”,文明“杂交”确实有助于增强不同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对种群强身健体,社会更新和发展也有好处。然而,非对称合作或“殖民”则不然,时间久了,非但弄得“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精神缺钙,低看自家人,还会导致主体失位,挫伤民气而影响政治和文化想象力,造成族群自我蔑视和“人格降维”。
华裔美籍学者,“虎妈蔡美儿”在《帝国的终结》中谈到伊拉克问题时说,如果只送去民主观念和法制框架,用投票箱允许人民自治而不给予身份认领,学习古罗马,把伊国人民当自己人呵护和照顾,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非但“水土不服”,还会招来反感和仇恨。
回溯往事,百年国运盛衰的经验和事实都表明,取经可以,但要像鲁迅说的“自己动脑筋去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搞开放性“礼尚往来”很好,也有积极意义,但若宗法“经院哲学”,弄一堆自己都没搞懂的“主义”搞政治谋发展,轻则乱方寸,吃大亏,重则输掉家当,乱了民心。
是的,中国自满清以降遭遇政治衰败,民气不振,不少人曾一度慌不择路,常以先觉者自许转向中国文化检讨和国民性批判,并对本土知识能否承载现代化产生怀疑,继而掀起革命性清理和反思并无不可。
从事后看,这种基于国家主权建构的社会改造或许太无情,太过火,疾风暴雨的革命碾压也确实留下诸多创伤记忆,让有复古癖者怨气腾腾,至今喋喋不休。但若以为靠切断历史,嫁接西方教义就能规划中国,从而在文化上釜底抽薪,或只将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当文献,做不合时宜的老故事处置,则不仅难以独立自主,自立更生,还会颠倒主从关系,鲁迅所说不动头脑的“拿来主义”。结果是,不仅会扰乱国人立身处世的价值向度和归属感,也会折损中国新纪元时代再次崛起,天命重显光荣的动力根基!IMG_256
从大历史看,中国学问取阴阳辩证,五行相生相克,发乎情而止乎礼,以刚健有为因应宇宙万物之流变,长于以物取象,以象喻意,故举凡教理学说,无论传统如何玄妙究竟,也得契入人情事故,发乎本真心向,据其妙理参验外缘一切社会难题,也即不拘话语音色,文化族群殊异,而是常以智慧观自性,置诸境相而不生妄念,惟其不偏不执、积极参与人生事务,才能现身说法以求得圆融具足,从而消解周遭五浊困厄。
缘乎此,中国传统一向主张求大同,存小异,经验事实与人心彼此关联,相得益彰;主观见之于客观,循天理致良知,因缘和合,主张整全性普度众生,照应周全。如是以故,中土文明遵循的是意境、章法,强调的是理一分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所以,学者粱漱溟认为,中国哲学乃“早熟”之智,文化次第上讲天时、地利与人和,追求的是“和实生物,一统多元”,所思所虑旨在学问与人情事理交感会通,以达成意义系统与伦常得失互济互惠,欣欣向荣。